一意孤行

[yī yì gū xíng]
成语《一意孤行》是个经常会用到的贬义成语。《一意孤行》的近义词有: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死心塌地。《一意孤行》的反义词有:博采众长虚怀若谷。 出自: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成语《一意孤行》的含义是:不接受人家的劝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做(行:行动;做)。 举个栗子:皇上和杨文弱、高起潜虽有意与虏议和,但迫于臣民清议,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与虏订城下之盟。(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以下是对成语《一意孤行》更为具体的描述:
成语解释
不接受人家的劝告;顽固地坚持自己的主观意见去做(行:行动;做)。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成语简拼
YYGX
成语注音
一 一ˋ ㄍㄨ ㄒ一ㄥˊ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
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
一意孤行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例子
皇上和杨文弱、高起潜虽有意与虏议和,但迫于臣民清议,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与虏订城下之盟。(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成语正音
“行”,不能读作“行列”的hánɡ。
成语辨形
“孤”,不能写作“狐”。
成语辨析
一意孤行与“独断专行”、“专横跋扈”;都有“不考虑别人意见。办事主观蛮干”的意思。不同在于:(一)“专横跋扈”含有“蛮横、霸道”的意思;语气较重;一般只用于掌权者;一意孤行和“独断专行”;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语气较轻;而且不限于当权者;一般人也可用;应用范围较宽。(二)一意孤行和“独断专行”的不同在于一个“断”字。“独断专行”表示“独立作决定和行事”;一意孤行本身不含“断”;只含有“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英语翻译
act in disregard of other people's opinions
日语翻译
ひたすら自分(じぶん)の意見(いけん)を押(お)し通(とお)す
俄语翻译
своевольничать <поступать своевольно>
其他翻译
<德>eigenmǎchtig handeln <eigensinnig seinen Weg weiter verfolgen><法>n'en faire qu'à sa tê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