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224个与“”相关的成语:
  • 不食儿

    [拼音] hǔ bù shí ér
    [释义] 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出处] 明·杨珽《龙膏记·藏春》:“你爹爹既往洛阳,一时未归,待异日我自慢慢劝他,虎毒不食儿,孩儿切莫短见。”
  • 步龙行

    [拼音] hǔ bù lóng xíng
    [释义]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出处] 《宋书 武帝纪上》:“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早为其所。”
  • 敲山震

    [拼音] qiāo shān zhèn hǔ
    [释义] 见“敲山振虎”。
    [出处] 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54回:“今天一见马成龙等三人在此吃饭,俱是外乡人,打算要敲山震虎,要把三个人给唬住。”
  • 熊腰

    [拼音] xióng yāo hǔ bèi
    [释义] 腰粗壮如熊,背宽厚如虎。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出处]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这厮倒是一条好汉,狗背驴腰的,哦,是虎背熊腰。”
  • 落平川

    [拼音] hǔ luò píng chuān
    [释义]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出处]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 相斗,必有一伤

    [拼音] èr hǔ xiāng dòu,bì yǒu yī shāng
    [释义]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出处] 明·烟霞散人《斩鬼传》第四回:“这叫做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待他伤了一个,便容易了。”
  • 不食子

    [拼音] è hǔ bù shí zǐ
    [释义] 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山僧失口曰:‘恶习虎不食子。’”
  • 相斗

    [拼音] liǎng hǔ xiāng dòu
    [释义] 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 入羊群

    [拼音] hǔ rù yáng qún
    [释义] 老虎进入羊群。形容强者在肆意欺凌弱者。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 成狗

    [拼音] huà hǔ chéng gǒu
    [释义] 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 [拼音] hǔ tóu hǔ nǎo
    [释义] 形容长得壮健憨厚的样子。
    [出处] 老舍《赵子曰》:“是个年壮力足虎头虎脑的英雄。”
  • 进狼

    [拼音] jù hǔ jìn láng
    [释义]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出处] 明 张煌言《复郎廷佐书》:“乃拒虎进狼,既收渔人之利于河北。”
  • 吃食

    [拼音] bāng hǔ chī shí
    [释义] 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4回:“先着了几个赖皮帮虎吃食的生员,在文庙行香的时节,出力讲了一讲。”
  • 潜龙伏

    [拼音] qián lóng fú hǔ
    [释义] 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出处] 明·何文焕《双珠记·西市认母》:“今日里笔生香,冠礼闱,似潜龙伏虎际风云会。”
  • 畏之如

    [拼音] wèi zhī rú hǔ
    [释义] 畏:害怕。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人很威严或凶狠
    [出处]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朱氏盛衰》:“有在仕途者,稍拂其意,则以违上命文致其罪,渐人畏之如虎。”
  • 头燕颔

    [拼音] hǔ tóu yàn hàn
    [释义] 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出处] 元 揭傒斯《妻齐国夫人宋氏进封济南王夫人制》:“尚服异恩于永世;虎头燕颔,从怀旧将于当年。”
  • 体熊腰

    [拼音] hǔ tǐ xióng yāo
    [释义] 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
  • 饿见羊

    [拼音] è hǔ jiàn yáng
    [释义] 饥饿的老虎见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一见了,犹如饿虎见羊,不勾大嚼,顷刻吃个干净。”
  • 藏龙

    [拼音] wò hǔ cáng lóng
    [释义]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处]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 头鼠尾

    [拼音] hǔ tóu shǔ wěi
    [释义] 头大如虎,尾细如老鼠。比喻做事起始时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出处] 明·谢榛《四溟诗话》:“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