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47个与“”相关的成语:
  • 自取

    [拼音] zì qǔ miè wáng
    [释义] 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自己的覆灭。
    [出处] 《阴符经》下卷:“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 绝人性

    [拼音] miè jué rén xìng
    [释义] 灭绝:完全失去;人性:人的性情。完全丧失了人的理性和情感。形容极端残忍;像野兽一样。
    [出处] 傅抱石《郑板桥文集前言》:“一个是岳父灭绝人性,买通赃官,置无辜的女婿于死地。”
  • 天诛地

    [拼音] tiān zhū dì miè
    [释义] 指为天地所不容而丧命。多用作赌咒语。诛:杀死。
    [出处] 宋 朱晖《绝倒录》:“不使丁香、木香合,则天诛地灭。”
  • 大义

    [拼音] dà yì miè qīn
    [释义]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了罪的亲属不包庇;使之受到应得的惩处。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 顶之灾

    [拼音] miè dǐng zhī zāi
    [释义] 灭:淹灭;顶:头顶。像大水淹没了头顶一样的灾难。比喻致命的、毁灭性的灾难。
    [出处] 《周易 大过》:“过渉灭顶,凶,无咎。”
  • 不可磨

    [拼音] bù kě mó miè
    [释义]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出处] 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下》:“彼自有不可磨灭者,毋事更屑屑也。”
  • 全军覆

    [拼音] quán jūn fù miè
    [释义] 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梅山七怪化成人形,与周兵屡战,俱被陆续诛灭,复现原形,大失朝廷体面,全军覆没;臣等只得逃回。”
  • 身名俱

    [拼音] shēn míng jù miè
    [释义] 谓身躯与名声一齐毁灭。
    [出处] 晋·桓玄《与刘宰之书》:“孰与头足异处,身名俱灭,为天下笑哉。”
  • 前功尽

    [拼音] qián gōng jìn miè
    [释义] 见“前功尽弃”。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策》:“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
  • 灰飞烟

    [拼音] huī fēi yān miè
    [释义] 灰也飞散了;烟也消失了。比喻人的死亡;事物的消亡。
    [出处] 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 不生不

    [拼音] bù shēng bù miè
    [释义] 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9回:“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永不磨

    [拼音] yǒng bù mó miè
    [释义] 永远不会消灭。常指光辉事迹或伟大精神永远流传。
    [出处] 郭沫若《创造者》:“你们是永不磨灭的太阳,永远高照着时间的大海。”
  • 自生自

    [拼音] zì shēng zì miè
    [释义] 自然地生长;自然地消灭。形容任其自然;无人过问。
    [出处] 唐 白居易《山中五绝句岭上云》诗:“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 门之祸

    [拼音] miè mén zhī huò
    [释义] 灭:消灭;门:家,家族。满门老少皆被诛灭的灾祸
    [出处] 《周书·王轨传》:“皇太子,国之储副,事有蹉跌,便至灭门之祸。”
  • 鲁莽

    [拼音] lǔ mǎng miè liè
    [释义] 形容行动粗鲁莽撞,做事草率,不负责任。
    [出处] 《庄子·则阳》:“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
  • 假道

    [拼音] jiǎ dào miè guó
    [释义] 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出处] 《左传 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 假途

    [拼音] jiǎ tú miè guó
    [释义] 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
  • 门绝户

    [拼音] miè mén jué hù
    [释义] 全家死尽,无一幸免。
    [出处]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纵是你旧媳妇旧丈夫依旧欢聚,可送的俺一家儿灭门绝户。”
  • 虢取虞

    [拼音] miè guó qǔ yú
    [释义] 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5回:“今先定西蜀,乘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并吞东吴,此‘灭虢取虞’之道也。”
  • 秉公

    [拼音] bǐng gōng miè sī
    [释义] 秉:掌握,主持。主持公道,灭除私念
    [出处] 明 张居正《答郑范溪书》:“今不务为秉公灭私,振废起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