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君子

[èr sān jūn zǐ]
成语《二三君子》是个比较常见的成语。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汉书·楚元王传》:“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 成语《二三君子》的含义是:犹二三子。 举个栗子:六十老翁无所取,二三君子不相遗。唐·包佶《戏题诸判官厅壁》诗 以下是对成语《二三君子》更为具体的描述:
成语解释
犹二三子。
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汉书·楚元王传》:“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
成语简拼
ESJZ
成语注音
ㄦˋ ㄙㄢ ㄐㄨㄣ ㄗˇ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
四字成语
成语例子
六十老翁无所取,二三君子不相遗。唐·包佶《戏题诸判官厅壁》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