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182个与“”相关的成语:
  • 闻不如目见

    [拼音] 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释义] 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出处] 汉 刘向《说苑 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 软心活

    [拼音] ěr ruǎn xīn huó
    [释义] 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那司棋也曾求了迎春,实指望能救,只是迎春语言迟慢,耳软心活,是不能做主的。”
  • 聋眼瞎

    [拼音] ěr lóng yǎn xiā
    [释义] 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那个昏大官人就像耳聋眼瞎的一般。”
  • 聋眼花

    [拼音] ěr lóng yǎn huā
    [释义] 指年老体衰者听觉、视觉衰退。形容人对事物的知觉极为迟钝
    [出处]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0回:“晁夫人又不头疼脑热,又不耳聋眼花……喜喜笑笑,那像一个将要不好的人。”
  • 闻目见

    [拼音] ěr wén mù jiàn
    [释义]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出处]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归心》:“夫信谤之征,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或报耳。”
  • 听八方

    [拼音] ěr tīng bā fāng
    [释义] 八是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灵敏机警。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提面命

    [拼音] ěr tí miàn mìng
    [释义] 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
    [出处] 《诗经 大雅 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熟能详

    [拼音] ěr shú néng xiáng
    [释义] 听得多了;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耳熟:听熟了;详:细说。
    [出处] 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 红面赤

    [拼音] ěr hóng miàn chì
    [释义] 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1回:“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
  • 垂首帖

    [拼音] chuí shǒu tiē ěr
    [释义] 垂:低下;帖:同“贴”,顺从,服帖。形容非常驯服恭顺的样子
    [出处] 元·陶宗仪《辍耕录》第15卷:“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帖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
  • 搔头抓

    [拼音] sāo tóu zhuā ěr
    [释义] 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出处]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2回:“两个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 脸红

    [拼音] liǎn hóng ěr chì
    [释义] 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
    [出处] 萧殷《桃子又熟了》:“没有等翻译同志把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那个美国人竟脸红耳赤地吼起来。”
  • 遮人

    [拼音] zhē rén ěr mù
    [释义] 玩弄手法,掩盖真相。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3回:“又何尝有什么丑处!可见装点造作总难遮人耳目。”
  • 贱目贵

    [拼音] jiàn mù guì ěr
    [释义] 指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比喻舍近求远
    [出处]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草三 蛇床》:“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岂非贱目贵耳乎?”
  • 两豆塞

    [拼音] liǎng ěr sāi dòu
    [释义] 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出处] 《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 俯首帖

    [拼音] fǔ shǒu tiē ěr
    [释义] 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 隔墙有

    [拼音] gé qiáng yǒu ěr
    [释义] 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
    [出处] 管仲《管子 君臣下》:“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 濡目染

    [拼音] ěr rú mù rǎn
    [释义] 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出处] 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 酒酣

    [拼音] jiǔ hān ěr rè
    [释义] 酣:酒喝得痛快。酒喝得正痛快;耳朵发热。形容酒兴正浓。
    [出处]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 边风

    [拼音] dāng ěr biān fēng
    [释义] 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