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稚川山水》

戴叔伦 [唐]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题稚川山水》解析

山水诗向来多是对自然美的歌咏,但也有一些题咏山水的篇什,归趣并不在山水,而别有寄意。此诗即是一例。

从诗的内容可知,此篇当作于作者宦游途中。“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正写稚川山水,是行旅之中偶值的一番景色。这景色似乎寻常,然而,设身处地站在“五月”“行人”角度,就会发现它的佳处。试想,在仲夏的暑热中,经日跋涉后,向晚突然来到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江中汀洲,隔岸的青山,上与云平的树木,色调深沉怡目(“苍苍”),象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

戴叔伦曾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转引自《司空表圣文集》卷三)这里的写景,着墨不多,有味外味,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确有“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的意趣。

前二句写稚川山水予人一种美感,后二句则进一步,写出稚川山水给人一种特殊的感发。第三句的“秋风思”用晋人张翰故事。张翰被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秋风起,思吴中家乡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这里的“秋风思”代指乡情归思。它唤起人们对故乡一切熟悉亲爱的事物的深切忆念。“行人无限秋风思”,这一情感的爆发,其诱因非他,乃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

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方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这是颇具匠心的。由于感情的激动往往比理性的思索更迅速。人受外物感染,往往有不自知其所以然者,那原委往往颇费寻思。把“隔水青山似故乡”这一动人发现于末句点出,也就更近情理,也更耐人寻味。欧阳詹《蜀门与林蕴分路后屡有山川似闽中,因寄林蕴,蕴亦闽人也》一诗与此诗意近:“村步如延寿,川原似福平。无人相与识,独自故园情。”它一开篇就写出那个动人发现,韵味反浅。可见同样诗意,由于艺术处理不同,也会有高下之分的。

此诗的妙处不在于它写出一种较为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在于它写出了这种思想感情独特的发生过程,从而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耐人含咏。

(周啸天)

戴叔伦简介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戴叔伦诗集
  • 兰溪棹歌 - 戴叔伦 - [唐]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 戴叔伦 - [唐]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 三闾庙 - 戴叔伦 - [唐]

    沅湘流不尽,屈宋怨何深。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 调笑令·边[2]草 - 戴叔伦 - [唐]

    边[2]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3]一声愁绝。
  • 苏溪亭 - 戴叔伦 - [唐]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 宫词 - 戴叔伦 - [唐]

    紫禁迢迢宫漏鸣,夜深无语独含情。春风鸾镜愁中影,明月羊车梦里声。尘暗玉阶綦迹断,香飘金屋篆烟清。贞心一任蛾眉妒,买赋何须问马卿。
  • 从军行 - 戴叔伦 - [唐]

    丈夫四方志,结发事远游。远游历燕蓟,独戍边城陬。西风垄水寒,明月关山悠。酬恩仗孤剑,十年弊貂裘。封侯属何人,蹉跎雪盈头。老马思故枥,穷鳞忆深流。弹铗动深慨,浩歌气横秋。报国期努力,功名良见收。
  • - 戴叔伦 - [唐]

    卷箨正离披,新枝复蒙密。翛翛月下闻,褭褭林际出。岂独对芳菲,终年色如一。
  • - 戴叔伦 - [唐]

    历历愁心乱,迢迢独夜长。春帆江上雨,晓镜鬓边霜。啼鸟云山静,落花溪水香。家人亦念我,与汝黯相忘。
  • 塞上曲 - 戴叔伦 - [唐]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