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祖席离歌》

晏殊 [宋]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踏莎行·祖席离歌》解析

此词上片开始写送别场面,然后分别从居者、行者两方面写离情,一方面表现居者依依难舍,另一方面叙写行人不忍离去。下片单从居者方面写思念。因行者从水路乘船走,所以仍紧扣水波写。“只送平波远”与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意境相同。

起二句 ,写饯别情依依。古人出行时祭祀路神,因称饯别宴会为“ 祖席 ”。“ 长亭”为送别之地。

“离歌”与“别宴”同属一事,而“别宴”又与“祖席 ”意同。此处不避重复,是为了强调送别的场面。

“香尘”句,写刚分手时的情景:落花满地,尘土也带有芬芳的气息,已隔着漠漠的香尘,彼此还一再含情回顾 。“ 回面”,虽未点明是“居人”还是“行人”,但可以想见双方都缱绻缠绵 ,不忍别去。四、五句从送者与行者分别写来,两相对照,令人尤难解颐 。尽管在频频回望对方,总有不能再看到的时候。

一个小树林,隔断了人的视线,那马儿也象了解“居人 ”的心意 ,仰首长嘶,而“行人”已乘船渐行渐远 ,终于随着江流的曲折而隐没不见了 。马嘶、棹转,从侧面衬托出别情之深。

过片两句,写“ 居人 ”登上画阁,不禁黯然魂消,凭倚高楼,独自含愁极望,惟见江波映照着落日余辉,伸展向遥远的天边,徒令人增添别恨而已。居人登楼,只是惘惘离怀,有所不甘,并不必为了继续目送行舟 。词语不粘不脱,有悠然远意。在时间上,下片与上片亦不一定紧密衔接,登楼极目,只是别后的情事 ,遥念行人,无时能已。句中“只送”二字,怨极恨极而又无可奈何 ,语言平易而意旨深曲。收二句“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写别后的思量,自上句“平波远”三字化出。抒情主人公放纵自己的想象,让此情随波而去,绕遍天涯。由眼前的渺渺平波 ,引出无穷无尽的离愁,意境本已深远,再以“ 天涯地角 ”补足之,则相思相望之情几趋极致。

此词写饯别相送及别后的怀思,均情景逼真,含蕴无尽。如一幅丹青妙手绘的春江送别图,令读者置身其间,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缱绻深情。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谓这首小词“足抵一篇《别赋》”,当非过誉。

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晏殊诗集
  • 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 - 晏殊 - [宋]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晏殊 - [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 浣溪沙 - 晏殊 - [宋]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 晏殊 - [宋]

    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 浣溪沙 - 晏殊 - [宋]

    宿酒才醒厌玉卮水沉香冷懒熏衣早梅先绽日边枝寒雪寂寥初散后春风悠扬欲来时小屏闲放画帘垂
  • 浣溪沙 - 晏殊 - [宋]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 浣溪沙 - 晏殊 - [宋]

    阆苑瑶台风露秋。整鬟凝思捧觥筹。欲归临别强迟留。月好谩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此时情绪悔风流。
  • 浣溪沙 - 晏殊 - [宋]

    三月和风满上林。牡丹妖艳直千金。恼人天气又春阴。为我转回红脸面,向谁分付紫檀心。有情须殢酒杯深。
  • 浣溪沙 - 晏殊 - [宋]

    青杏园林著酒香。佳人初试薄罗裳。柳丝无力燕飞忙。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日偏长。为谁消瘦减容光。
  • 浣溪沙 - 晏殊 - [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