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师戏赠》

刘禹锡 [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附: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师戏赠》解析

刘禹锡几度贬官,看到满朝新贵仅是攀龙附凤之辈,心中愤愤不平,于是写了前一首诗,借桃花矛以嘲讽:“你们这些都是什么东西,都是我走后才来的小辈——“尽是刘郎去后栽!”为此刘再度被贬。十四年后,刘再次复出,重游玄都观,感慨万千,写下《再游玄都观》,表现了刘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

刘禹锡此诗,通过人们在长安一座道士庙──玄都观中看花这样一件生活琐事,讽刺了当时的朝廷新贵。

永贞元年(805),即贞元二十一年,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到了元和十年(815),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这首诗,就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的,由于刺痛了当权者,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为远州刺史。官是升了,政治环境却无改善。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从表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而为了要突出这些现象,就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紫陌之紫,指草木;红尘之红,指灰土。一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衬托出了大道上人马喧阗、川流不息的盛况。写看花,又不写去而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四字来形容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则桃花之繁荣美好,不用直接赞以一词了。它不写花本身之动人,而只写看花的人为花所动,真是又巧妙又简炼。后两句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观里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众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根本还没有。去国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开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了。

再就此诗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我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及其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了。

(沈祖棻)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刘禹锡诗集
  • 陋室铭 - 刘禹锡 - [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望洞庭 - 刘禹锡 - [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刘禹锡 - [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秋词 - 刘禹锡 - [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秋词 - 刘禹锡 - [唐]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 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 - 刘禹锡 - [唐]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浪淘沙 - 刘禹锡 - [唐]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湘渚,回暗迎神三两声。
  • 浪淘沙 - 刘禹锡 - [唐]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 浪淘沙 - 刘禹锡 - [唐]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 浪淘沙 - 刘禹锡 - [唐]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