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周紫芝 [宋]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解析

①残红:此指将熄灭的灯焰。

②调:抚弄乐器。

③金猊:狮形的铜制香炉。这句指拨去炉中之香灰。

④西楼:作者住处。

【评解】

此词写梧桐秋雨引起的离愁别绪。上片借景抒情。残灯将尽,屏帏乍寒,夜雨梧桐,

声声别离。下片写当日的欢乐和今日的凄凉。忆昔伤今,悲不自胜。全词和婉细腻,意

境清幽。

【集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因听雨而有感。起点夜凉灯残之时,次写夜雨,即用

温飞卿词意。换头,忆旧时之乐。“如今”两句,折到现时之悲。“不听清歌也泪垂”,

情深语哀。

----------------------

这首词写秋夜怀人,回环婉曲,情景相生,而吐语天成,毫无着力痕迹。词中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怀念的对象是一位歌女 ,因久别相思而为之“泪垂”。孙竞评周词曰:“清丽婉曲。”移评此词,亦可谓中肯之语。

上片首句“一点残红欲尽时 ”,写夜静更阑,孤灯将灭的景象。不说孤灯残烛,而说“一点残红”,盖油将尽则焰色暗红,形象更为具体。写灯,则灯畔有人;写残,则灯欲尽而夜已深;注意到“残红欲尽”,则夜深而人尚无眠,都可想见。到下句“乍凉秋气满屏帏”,则从感觉凉气满屏帏这一点上进一步把“人”写出来了。“乍凉”是对“秋气 ”的修饰词,虽然是从人的感觉得出,但“乍凉秋气”四字还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到了“满屏帏 ”,这才和人的主观感受结合起来,构成一种凉气满室而且凄凉满怀的境界。以上两句,从词人的视觉转到身上的感觉,将夜深、灯暗、而又清冷的秋夜景况渲染托出。

以下两句再作进一步的铺展——“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上句似乎是笔锋一转 ,由室内写到室外了 。但如细加体味,这两句原是一个意,是透露出男主人公心中的离愁的。离愁本是存在、潜伏着的,由于听到了“声声”,而触发,而加浓了。这“声声 ”,是来自楼外的“梧桐叶上三更雨”。梧桐”一句,是为了渲染男主人公心中的离愁别恨而设置的,所谓“因情造景”者是。这两句的落脚点仍是那听到了“声声”的人,即楼内人,写他的听雨心惊,这还是写的“室内 ”。两句化用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作者把“滴到明”的意思先寄在“ 残红欲尽”处,又把“叶叶声声”同“别离”即离情画了等号,也还是有点新意。词的上片把人的感情写得如此深沉,却未用明着道出,而是于平淡之语中隐含款款深情。

下片回忆中的欢乐之音与上片离别后的凄凉雨声,构成昔欢今悲的鲜明对比 。过变承接“别离”意脉,写出昔聚今离、昔乐今愁的强烈对比,主人公的感情波澜起伏更大。“调宝瑟”三句是对昔日欢聚的追忆,由“那时 ”二字体现。“调宝瑟”是奏乐,“拨金猊”是焚香 ,“同唱鹧鸪词”是欢歌,三件事构成一个和谐的生活场景,也是艺术场景。从中交代出男主人公所以为之产生离愁别苦的那人是歌女身份,两人有过恋爱关系。当时他们一个调弦抚瑟,使音调谐和;一个拨动炉香 ,使室中芳暖 。在这无限温馨的情境中“同唱鹧鸪词”,此乐所以使他至今不忘。“金猊”是铜制的燃香器具,成狻猊形。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记 :“故都紫宸殿有二金狻猊,盖香兽也。故晏公(殊)冬宴诗云:‘狻猊对立香烟度。’”“鹧鸪词”当指歌唱男女爱情的曲子 。“鹧鸪”在唐宋词中大都以成双欢爱的形象出现。温庭筠《菩萨蛮》中的“双双金鹧鸪”,李珣《菩萨蛮》中的“双双飞鹧鸪”,顾夐《河传》中的“鹧鸪相逐飞 ”,都是作为男欢女爱的象征。本词用“鹧鸪词”作为“同唱”的内容,其用意也在于此。这个“同”字既揭示了主人公与“别离”者的关系,还追忆了温馨欢乐的昔聚之情,同时也就开启了今别孤单痛苦之门,盖言“那时同 ”,则“如今”之不“同”可知矣。于是词笔转回到“如今风雨西楼夜”的情境,连贯上片。当此之际,许多追昔抚今的感叹都在不言之中了,只补一句,就是“不听清歌也泪垂 ”!本来因有离愁别苦而回忆过去相聚同歌之乐以求缓解,不料因这一温馨可念的旧情而反增如今孤栖寂寞的痛苦。这个“泪”是因感念昔日曾听清歌而流,如今已无“清歌”可听了,而感旧的痛泪更无可遏止。为什么?如今身处“风雨西楼夜 ”,自感秋夜之凄凉 ,身心之孤独“泪”是因此而“垂”的。

“也泪垂”的“也 ”,正是从上句派生出来的,当然离不开昔日欢娱而今冷落这个背景。“不听清歌 ”四字,正是概括地写出了这个背景。末尾两句,以“如今”作为昔与今、喜与悲的转折词,以否定语气点出别离之苦,再相见之难,较直说更发人深思。

此词条用昔与今、悲与喜、正说与反说两相比照的手法,表情达意委婉曲折而又含蓄层深。全词通体浅语深情 ,虽“江平风霁、微波不兴,而汹涌之势,澎湃之声,固已隐然在其中。

周紫芝简介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
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儿子周畴。
周紫芝诗集
  • 鹧鸪天·荷气吹凉到枕边 - 周紫芝 - [宋]

    荷气吹凉到枕边。薄纱如雾亦如烟。清泉浴后花垂雨,白酒倾时玉满船。 钗欲溜,髻微偏。却寻霜粉扑香绵。冰肌近著浑无暑,小扇频摇最可怜。
  • 鹧鸪天·乌鹊桥边河汉流 - 周紫芝 - [宋]

    乌鹊桥边河汉流。洗车微雨湿清秋。相逢不似长相忆,一度相逢一度愁。云却静,月垂钩。金针穿得喜回头。只应人倚阑干处,便似天孙梳洗楼。
  • 鹧鸪天·尊酒年年乐事多 - 周紫芝 - [宋]

    尊酒年年乐事多。古铜犹得几摩挲。他时人物君须记,玉笋班中李泰和。 烦翠袖,把金荷。功名余事且高歌。新来学得长生诀,写就黄庭不换鹅。
  • 鹧鸪天·名在休文季孟间 - 周紫芝 - [宋]

    名在休文季孟间。一时风味更萧然。琼林不逐春风老,安用丹砂巧驻颜。春入户,酒吹澜。小桃枝上锦阑斑。明年欲与君为寿,无路相从入道山。
  • 鹧鸪天·袅袅云梳晓髻堆 - 周紫芝 - [宋]

    袅袅云梳晓髻堆。涓涓秋净眼波回。旧家十二峰前住,偶为襄王下楚台。闲院静,小桃开。刘郎前度几回来。东风易行云散,花里传觞莫谩催。
  • 鹧鸪天·晴日烘帘暖似春 - 周紫芝 - [宋]

    晴日烘帘暖似春。菊回霜晕浅仍深。谁知此地栽花手,便是当时嗅蕊人。秋渺渺,夜沈沈。一声清唱袅残音。娇痴应挽香罗比,六幅双裙染郁金。
  • 鹧鸪天·年少登高意气多 - 周紫芝 - [宋]

    年少登高意气多。黄花压帽醉嵯峨。如今满眼看华发,强拈茱萸奈老何。千垒岫,万重波。一时分付与秦娥。明年身健君休问,且对秋风卷翠螺。
  • 鹧鸪天·终日看山不厌山 - 周紫芝 - [宋]

    终日看山不厌山。寻思百计不如闲。何时得到重阳日,醉把茱萸仔细看。 欹醉帽,倚雕阑。偶然携酒却成欢。篱边黄菊关心事,触误愁人到酒边。
  • 鹧鸪天·读尽牙签玉轴书 - 周紫芝 - [宋]

    读尽牙签玉轴书。不知门外有围蔬。借令未解銮坡去,也合雠书在石渠。 微雨后,小寒初。满斟长寿碧琳腴。不须更问荆州路,便上追锋御府车。
  • 鹧鸪天·楼上缃桃一萼红 - 周紫芝 - [宋]

    楼上缃桃一萼红。别来开谢几东风。武陵春尽无人处,犹有刘郎去後踪。香阁小,翠帘重。今宵何事偶相逢。行云又被风吹散,见了依前是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