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29个与“”相关的成语:
  • 屈膝

    [拼音] bēi gōng qū xī
    [释义] 卑躬:低头弯腰;屈膝:弯曲膝盖;指下跪。形容没有骨气;谄媚;讨好的无耻形象。
    [出处] 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 事必

    [拼音] shì bì gōng qīn
    [释义] 凡事一定亲自处理。形容办事认真。
    [出处] 唐 张九龄《谢赐大麦面状》:“伏以周人之礼,唯有籍田,汉氏之荐,但闻时果,则未有如陛下严祗于宗庙,勤俭于生人,事必躬亲,动合天德。”
  • 自问

    [拼音] fǎn gōng zì wèn
    [释义] 反:反转;躬:身体;自身。反回身来问问自己。指作自我检查。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 屈节

    [拼音] bēi gōng qū jié
    [释义] 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毫无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 自省

    [拼音] fǎn gōng zì xǐng
    [释义] 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错。
    [出处]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王晋 铺(其四)》:“自吟以往,更愿反躬自省,以择乎二者之间察其孰缓孰急,以为先后。”
  • 作揖

    [拼音] dǎ gōng zuò yī
    [释义] 打躬:两手向上合抱;作揖:合手向下行礼。指旧时男子见面恭敬行礼;也形容恭顺的样子。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薛蟠连忙打躬作揖赔不是。”
  • 必亲

    [拼音] bì gōng bì qīn
    [释义] 指凡事都要自己经手。
    [出处] 《诗 小雅 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后转为“必躬必亲”。
  • 尽瘁

    [拼音] jū gōng jìn cuì
    [释义]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处] 明 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 自责

    [拼音] fǎn gōng zì zé
    [释义] 回过头来责备自己。
    [出处] 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应如何反躬自责,激发一点天良?”
  • 逢盛事

    [拼音] gōng féng shèng shì
    [释义] 躬:亲自,亲身;逢:赶上;盛:盛况。指亲身参加了那个盛会或盛举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躬逢盛事,岂可当面错过?”
  • 内省

    [拼音] fǎn gōng nèi xǐng
    [释义] 躬:自身;省:检查,反省。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失
    [出处] 《清史稿·文宗本纪》:“今年过节春分,寒威未解,朕返躬内省,未能上感天和。”
  • 自问

    [拼音] fǔ gōng zì wèn
    [释义] 反躬自问,指自我反省
    [出处] 清 昭槤《啸亭杂录 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今以愚昧,于此获罪,所知为之流涕,路人为之叹息。抚躬自问,为幸多矣!”
  • 逢其盛

    [拼音] gōng féng qí shèng
    [释义] 躬:亲自,亲身;逢:赶上;其:代词;盛:盛况。指亲身参加了那个盛会或盛举
    [出处] 唐 王勃《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 行实践

    [拼音] gōng xíng shí jiàn
    [释义] 亲身实行或体验。
    [出处] 明·张居正《请申归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躬行实践,以需他日之用。”
  • 屏气

    [拼音] jū gōng bǐng qì
    [释义] 指弯腰曲体,屏住呼吸,一副恭谨畏葸的样子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 先士卒

    [拼音] gōng xiān shì zú
    [释义] 犹身先士卒。
    [出处] 唐·张说《为河内郡王武懿宗平冀州贼契丹等露布》:“誓将首冒锋刀,躬先士卒,上假神兵之威,下定鬼方之罪。”
  • 体力行

    [拼音] gōng tǐ lì xíng
    [释义] 躬体:亲身体验;力行:努力实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出处] 林语堂《读书救国谬论一束》:“倘是有人不但躬体力行其乐天主义,也只好送入疯人院妥当。”
  • 芒刺在

    [拼音] máng cì zài gōng
    [释义] 芒刺:谷类壳上的细刺。好像有芒刺扎在身上。形容心中内心惶恐,坐立不安
    [出处] 前蜀·杜光庭《杨鼎校书本命本樵词》:“常怀再造之恩,未答自天之泽,兢忧度日,芒刺在躬。”
  • 之节

    [拼音] fěi gōng zhī jié
    [释义] 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节:节操。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
    [出处] 《晋书·李胤传》:“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
  • 尽力

    [拼音] jū gōng jìn lì
    [释义] 见“鞠躬尽瘁”。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