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17个与“”相关的成语:
  • 地灭

    [拼音] tiān zhū dì miè
    [释义] 指为天地所不容而丧命。多用作赌咒语。诛:杀死。
    [出处] 宋 朱晖《绝倒录》:“不使丁香、木香合,则天诛地灭。”
  • 罪不容

    [拼音] zuì bù róng zhū
    [释义] 判处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诛:处死。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 笔伐

    [拼音] kǒu zhū bǐ fá
    [释义] 口:指言语;诛:责罚;笔:指文字。伐:征讨。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出处] 明 汪廷讷《三祝记 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 求无厌

    [拼音] zhū qiú wú yàn
    [释义] 指勒索、榨取;没有满足的时候。厌:满足。
    [出处] 《元史 乌古孙泽传》:“湖广平章政事要来木贪纵淫虐,诛求无厌。”
  • 尽杀绝

    [拼音] zhū jìn shā jué
    [释义] 杀得一个不留。诛:斩。
    [出处]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将俺老相国伍奢父子,满门家属,诛尽杀绝。”
  • 锄异己

    [拼音] zhū chú yì jǐ
    [释义] 指清除反对自己或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诛:杀害;锄:铲除。
    [出处] 《梁书 止足 陶季直传》:“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 暴讨逆

    [拼音] zhū bào tǎo nì
    [释义] 讨伐凶暴、叛逆之人。诛:讨伐。
    [出处] 三国 蜀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治军》:“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救大乱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
  • 心之论

    [拼音] zhū xīn zhī lùn
    [释义] 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0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
  • 笔伐口

    [拼音] bǐ fá kǒu zhū
    [释义] 伐:声讨,攻打;诛:痛斥,责罚。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出处] 清 忧患余生《序》:“而吾辈不畏强御,不避斧钺,笔伐口诛,大声疾呼。”
  • 人不为己,天地灭

    [拼音] rén bù wèi jǐ,tiān zhū dì miè
    [释义] 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出处]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
  • 人人得而

    [拼音] rén rén dé ér zhū zhī
    [释义] 得:可以,能够;诛:杀死。所有的人都可以杀死他。极言某人罪大恶极。
    [出处] 《庄子·庚桑楚》:“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 天地

    [拼音] tiān dì zhū lù
    [释义] 见“天地诛灭”。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0回:“若有瞒昧,天地诛戮。”
  • 天地

    [拼音] tiān dì zhū miè
    [释义] 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
  • 朋坐族

    [拼音] péng zuò zú zhū
    [释义] 坐:坐罪。有朋友关系的人也被判罪,整个家族被杀掉。比喻株连治罪,残暴统治
    [出处] 孙中山《讨袁檄文》:“头会箕敛,欲壑靡穷,朋坐族诛,淫刑以逞。”
  • 墨伐

    [拼音] bǐ zhū mò fá
    [释义] 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
  • 萧斧之

    [拼音] xiāo fǔ zhī zhū
    [释义] 萧斧:行刑的斧钺;诛:杀戮。受到斧钺的诛杀。形容人罪大恶极
    [出处] 唐·孔颍达《春秋正义序》:“一字之嘉,有同华衮之赠;一言所黜,无异萧斧之诛。”
  • 伏法受

    [拼音] fú fǎ shòu zhū
    [释义] 伏法:由于违法而受处死刑;诛:杀死。犯法被杀。
    [出处]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一毛,与蝼蚁何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