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12个与“”相关的成语:
  • 失马

    [拼音] sài wēng shī mǎ
    [释义] 边塞一老人丢失一匹马;后此马归来;并带回一匹骏马。比喻虽然暂时受到损失;但从长远看;也许会得到好处。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 得利

    [拼音] yú wēng dé lì
    [释义] 见“渔人得利”。
    [出处] 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15回:“趁着潮州兵将赴调,我乘空袭了城池,岂不是渔翁得利?”
  • 之意

    [拼音] zuì wēng zhī yì
    [释义] 之:的;意:意趣。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出处]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不倒

    [拼音] bù dǎo wēng
    [释义] 本是一种玩具。比喻善于应付环境而能长期保持自己权位的人
    [出处] 钱钟书《围城》:“可是失望、遭欺骗的情欲,被损伤的骄傲,都不肯平伏,像不倒翁,捺下去又竖起来,反而摇摆得利害。”
  • 主人

    [拼音] zhǔ rén wēng
    [释义] 当家作主的人
    [出处] 明·洪应明《菜根谭》:“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 阿家阿

    [拼音] ā jiā ā wēng
    [释义] 阿:助词,用在称呼的前头;家:通“姑”,丈夫的母亲;翁:丈夫的父亲。公公婆婆
    [出处] 唐 赵璘《因话录》第一卷:“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
  • 阿姑阿

    [拼音] ā gū ā wēng
    [释义] 阿:名词的前缀。姑:丈夫的母亲。翁: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婆婆。
    [出处] 唐 赵璘《因话录》卷一:“郭暖尝与升平公主琴瑟不调。尚父拘暖,自诣朝童结罪。上召而慰之曰:‘谚云: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
  • 扪籥

    [拼音] máng wēng mén yuè
    [释义] 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
    [出处] 宋 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锺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锺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 得马

    [拼音] sāi wēng dé mǎ
    [释义] 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出处] 清·李渔《比目鱼·耳热》:“精神乏,安心要把驴儿跨,又谁知塞翁得马,塞翁得马。”
  • 墨客

    [拼音] sāo wēng mò kè
    [释义] 同“骚人墨客”。
    [出处]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元和至今,骚翁墨客,代不乏人。”
  • 扪钥

    [拼音] máng wēng mén yào
    [释义] 宋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锺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钥以为日也。日之与锺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后以“盲翁扪钥”比喻只凭片面了解
    [出处] 宋·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锺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钥以为日也。日之与锺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 之马

    [拼音] sāi wēng zhī mǎ
    [释义] 塞马。
    [出处]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序一:“嗟乎嗟乎!廿年幻梦,如此收场;万里故乡,罔知所适。若论祸福,塞翁之马难知;语到死生,庄子之龟未卜。叹浮生其若梦,为欢几何?抚结局以如斯,前尘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