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44个与“”相关的成语:
  • 张甲

    [拼音] zhāng jiǎ lǐ yǐ
    [释义] 犹言张三李四。
    [出处] 汉·张奂《诫兄弟书》:“不自克责,反云张甲谤我,李乙怨我,我无是过,尔亦已矣。”三国·魏·曹操《与王修书》:“张甲李乙,尚犹先之,此主人意待之不优之效也。”
  • 成蹊

    [拼音] táo lǐ chéng qī
    [释义] “桃李不言,不自成蹊”的省语。
    [出处] 金·元好问《南乡子》词:“迟日惠风柔,桃李成蹊绿渐稠。”
  • 郭同舟

    [拼音] lǐ guō tóng zhōu
    [释义] 《后汉书·郭太传》:“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后因以“李郭同舟”、“李郭同船”比喻知已相处,不
    [出处] 《后汉书·郭太传》:“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也。家世贫贱……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 桃僵

    [拼音] táo jiāng lǐ dài
    [释义] 同“李代桃僵”。原比喻兄弟友爱相助,后转用为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出处] 清·伤时子《苍鹰击·株连》:“伤心极,恁桃僵李代,渔网鸿罹。”
  • 广不侯

    [拼音] lǐ guǎng bù hòu
    [释义] 见“李广未封”。
    [出处] 徐夤《赠杨著》:“李广不侯身渐老,子山操赋恨何深!”
  • 满城桃

    [拼音] mǎn chéng táo lǐ
    [释义] 桃李:比喻学生。城中到处都有自己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
    [出处] 唐·刘禹锡《宣上人远寄贺礼部王侍郎放榜后》:“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 广难封

    [拼音] lǐ guǎng nán fēng
    [释义] 见“李广未封”。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 广未封

    [拼音] lǐ guǎng wèi fēng
    [释义] 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因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出处] 唐·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 僵桃代

    [拼音] jiāng táo dài lǐ
    [释义] 见“僵李代桃”。
    [出处] 清·赢宗季女《六月霜·对簿》:“僵桃代李诚无与,摧花斫柳夫何取?”
  • 代桃

    [拼音] jiāng lǐ dài táo
    [释义] 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守楼》:“贞丽从良,香君守节,雪了阮兄之恨,全了马舅之威,将李代桃,一举四得,倒也是个妙计。”
  • 凡桃俗

    [拼音] fán táo sú lǐ
    [释义] 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出处] 明·王冕《题墨梅图》:“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 郭同船

    [拼音] lǐ guō tóng chuán
    [释义] 见“李郭同舟”。
    [出处] 宋·吕渭老《水调歌头·陈性孺不相见十年》词:“闻道山阴回棹,相去都无百里,李郭可同船。”
  • 门墙桃

    [拼音] mén qiáng táo lǐ
    [释义]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
  • 公门桃

    [拼音] gōng mén táo lǐ
    [释义] 公:对人的尊称。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
    [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 白桃红

    [拼音] lǐ bái táo hóng
    [释义] 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出处] 唐·羊士谔《山阁闻笛》诗:“李白桃红满城郭,马融闲卧望京师。”
  • 春风

    [拼音] táo lǐ chūn fēng
    [释义] 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出处] 宋·杨万里《送刘童子》诗:“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
  • 之馈

    [拼音] táo lǐ zhī kuì
    [释义] 《诗·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原谓互赠礼品,后引申指送礼,贿赂。
    [出处] 《诗·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 桃夭

    [拼音] táo yāo lǐ yàn
    [释义] 桃李盛开。泛指春日美景。
    [出处] 唐·罗邺《东归》诗:“桃夭李艳清明近、惆怅当年意尽违。”
  • 浓桃艳

    [拼音] nóng táo yàn lǐ
    [释义] 桃花浓丽,李花鲜艳。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焕发。
    [出处] 明·高濂《玉簪记·词媾》:“谁承望今宵牛女,银河咫尺间,巧一似穿针会,两下里青春浓桃艳李。”
  • 精神

    [拼音] táo lǐ jīng shén
    [释义] 形容妖艳娇媚的神态。
    [出处] 五代·和凝《和满子》词:“正是破瓜年口,含情惯得人饶。桃李精神鹦鹉舌,可堪虚度良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