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44个与“”相关的成语:
  • 有虚名

    [拼音] tú yǒu xū míng
    [释义]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 劳往返

    [拼音] tú láo wǎng fǎn
    [释义] 来来回回白跑。徒劳:白费力气。
    [出处]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若遣京军远涉边境,道路疲劳,未必可用,而沿途骚扰,害亦不细,倘至彼而虏已退,则徒劳往返耳。”
  • 亡命之

    [拼音] wáng mìng zhī tú
    [释义] 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出处] 《周书 郭彦传》:“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 四壁

    [拼音] jiā tú sì bì
    [释义] 徒:只;壁:墙壁。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形容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 劳无功

    [拼音] tú láo wú gōng
    [释义] 徒:徒然;白白地;功:成就。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功效。
    [出处] 宋 朱熹《诗集传》:“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
  • 酒色之

    [拼音] jiǔ sè zhī tú
    [释义] 嗜酒好色的人。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以后相处的虽多,都是豪华之辈,酒色之徒,但知买笑追欢的乐意,哪有怜香惜玉的真心。”
  • 有其名

    [拼音] tú yǒu qí míng
    [释义] 光有它的名。指有名无实。徒:空;白白地;名:不符合实际的名声。
    [出处]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铨选之门,徒有其名,莫责其实。”
  • 壁立

    [拼音] jiā tú bì lì
    [释义] 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出处]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 劳无益

    [拼音] tú láo wú yì
    [释义] 白费劲,没有一点用处。
    [出处] 宋 袁燮《伐武冈林守进治要札子》:“夫溺于卑者,固不足论;而过于高者,徒劳无益。”
  • 好色之

    [拼音] hào sè zhī tú
    [释义] 好:喜欢;色:情欲;徒:人(多指坏人)。贪爱女色;玩弄女性的人。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 费唇舌

    [拼音] tú fèi chún shé
    [释义] 徒:白白地。指白讲了一大套话,结果仍然无济于事。
    [出处]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八回:“九公何苦徒费唇舌,你这乡谈暂且留著,等小弟日后学会再说罢。”
  • 不法之

    [拼音] bù fǎ zhī tú
    [释义] 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歹徒或逃犯,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
    [出处]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1回:“而今我国大清,焉有这样不法之徒?”
  • 不逞之

    [拼音] bù chěng zhī tú
    [释义]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 马齿

    [拼音] mǎ chǐ tú zēng
    [释义] 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
    [出处] 《穀梁传 僖公二年》:“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 市井之

    [拼音] shì jǐng zhī tú
    [释义] 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
    [出处]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5回:“三百余人,皆里巷市井之徒,胁肩谄笑之辈。”
  • 有其表

    [拼音] tú yǒu qí biǎo
    [释义] 徒:只,仅。只有光鲜的外表而已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金漆饭桶’,大约说徒有其表,面子上好看,其实内骨子一无所有。”
  • 唤奈何

    [拼音] tú huàn nài hé
    [释义] 徒:徒然,白白地;奈何:怎么办。白白叫喊,无可奈何
    [出处] 冰心《往事》:“因为文字原是最着迹的,云霞却是最灵幻的,最不着迹的,徒唤奈何!”
  • 好事之

    [拼音] hào shì zhī tú
    [释义] 好:喜欢;事:生事,多事。指喜欢多事或好管闲事的人
    [出处] 《孔丛子 答问》:“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 高阳酒

    [拼音] gāo yáng jiǔ tú
    [释义] 高阳:古乡名,在今河南杞县西南。秦末郦其食即此乡人,对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
  • 马齿

    [拼音] mǎ chǐ tú cháng
    [释义] 见“马齿徒增”。
    [出处] 《穀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