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23个与“”相关的成语:
  • 如鸟

    [拼音] rú niǎo shòu sàn
    [释义] 像一群飞鸟走兽一样逃散。形容溃败逃散。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 人面

    [拼音] rén miàn shòu xīn
    [释义]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却像兽类。形容品德极坏。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 犹斗

    [拼音] kùn shòu yóu dòu
    [释义] 困兽:被围困的野兽;犹:还、仍;斗:搏斗。被围困的野兽还要搏斗。比喻陷于绝境的失败者还要顽抗。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 衣冠禽

    [拼音] yī guān qín shòu
    [释义] 穿衣服戴帽子的畜牲(衣:穿衣;冠:戴帽)。指品德败坏;行为像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不但衣冠中禽兽,乃禽兽中豺狼也。”
  • 洪水猛

    [拼音] hóng shuǐ měng shòu
    [释义] 洪水:能造成灾害的大水;猛兽:残酷食人畜的凶猛野兽。比喻极大的灾害。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 不如

    [拼音] qín shòu bù rú
    [释义] 连禽兽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极坏
    [出处] 《晋书·阮籍传》:“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 狼子

    [拼音] láng zǐ shòu xīn
    [释义] 比喻凶暴的人用心残忍,有如野兽
    [出处] 《晋书 虞预传》:“然狼子兽心,轻薄易动。”
  • 作困

    [拼音] zuò kùn shòu dòu
    [释义] 虽受困顿,也要奋力相拼,抗争不休
    [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 毒蛇猛

    [拼音] dú shé měng shòu
    [释义] 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出处]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一讲:“在人同兽争的时代,因为不知道何时有毒蛇猛兽来犯,所以人类时时刻刻不知生死。”
  • 珍禽异

    [拼音] zhēn qín yì shòu
    [释义] 珍:珍贵的;禽:鸟的总称。指贵重奇异的动物。
    [出处] 《尚书 旅獒》:“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异常,不异于国。”
  • 珍禽奇

    [拼音] zhēn qín qí shòu
    [释义] 珍:贵重的;奇:特殊的。珍奇的飞禽,罕见的走兽。
    [出处] 《尚书·旅獒》:“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
  • [拼音] niǎo shòu sàn
    [释义] 形容成群的人象鸟兽逃散一样纷乱地散去(多形容敌人溃逃)。
    [出处] 《汉书·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报天子者。”
  • 飞禽走

    [拼音] fēi qín zǒu shòu
    [释义] 禽:鸟;兽:野兽。飞翔的禽鸟,奔跑的野兽。泛指鸟类和兽类。
    [出处] 汉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飞禽走兽,因木生姿。”
  • 笼禽槛

    [拼音] lóng qín jiàn shòu
    [释义] 槛:关野兽的笼子。笼中鸟槛中兽。比喻受拘禁没有自由的人
    [出处]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薛佛》:“其心欣欣然,若笼禽槛兽之得逸,莫我如也。”
  • 率舞

    [拼音] niǎo shòu shuài wǔ
    [释义] 率:一起。飞鸟走兽一齐婆娑起舞。形容政治清明,鸟兽也受到感化
    [出处] 唐·韩愈《贺册尊号表》:“曾不得与鸟兽率舞、蛮夷纵观为比,衔酸抱痛,且耻且惭!”
  • 凤仪

    [拼音] fèng yí shòu wǔ
    [释义] 《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后用“凤仪兽舞”表示圣贤教化的功效极大,能使神异的鸟兽奋然起舞。
    [出处] 《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 五脊六

    [拼音] wǔ jí liù shòu
    [释义] 形容因有非分之想而忐忑不安。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
  • 鸟伏

    [拼音] niǎo fú shòu qióng
    [释义] 如飞鸟栖伏,野兽奔走无路。形容势竭力穷,处境困难。
    [出处] 《梁书·元帝纪》:“贼景鸟伏兽穷,频击频挫,奸竭诈尽,深沟自固。”
  • 鸟声

    [拼音] niǎo shēng shòu xīn
    [释义] 比喻言辞动听而心怀阴毒。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陶传》:“四方私言,云角等窃入京师,战视朝政,鸟声兽心,私共鸣呼。”
  • [拼音] niǎo shòu xíng
    [释义] 像飞禽走兽一样的行为。比喻乱伦
    [出处] 《周礼·夏官·大司马》:“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