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14个与“”相关的成语:
  • 旗息鼓

    [拼音] yǎn qí xī gǔ
    [释义]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 武修文

    [拼音] yǎn wǔ xiū wén
    [释义] 偃:停止;修:致力于。停止武备;提倡文教。
    [出处] 《尚书 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
  • 风行草

    [拼音] fēng xíng cǎo yǎn
    [释义] 行:过;吹过;偃:卧倒;倒伏。风吹过来;草就倒伏。比喻上面的意图传下来;下级一律绝对服从。也比喻人们顺从身边的形势而采取自己的行动。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文修武

    [拼音] wén xiū wǔ yǎn
    [释义] 礼乐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谓天下太平。
    [出处] 唐·王起《鼋鼍为梁赋》:“我皇仁治道丰,文修武偃,要荒毕服。”
  • 鼠饮河

    [拼音] yǎn shǔ yǐn hé
    [释义] 比喻所需极有限。
    [出处] 《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 修文

    [拼音] xiū wén yǎn wǔ
    [释义] 提倡文教,停息武备。
    [出处] 唐·薛逢《九日曲池游眺》:“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
  • 风向草

    [拼音] fēng xiàng cǎo yǎn
    [释义] 偃:卧倒,倒伏。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顺从君主。也比喻有声望的人言行影响世态俗情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引用驽庸,以为党援,而望风向草偃,庶事之康,何异悬瓦砾而责夜光,弦不调而索清音哉!”
  • 日角

    [拼音] rì jiǎo yǎn yuè
    [释义] 旧时相术家称极贵之相。偃月,指额角似半弦月。
    [出处] 晋·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上》:“[梁后]选入掖庭,相工茅通见之,惊曰:‘此所谓日角偃月,相之极贵,臣未尝见之。’于是以为贵人。”
  • 韬戈

    [拼音] tāo gē yǎn wǔ
    [释义] 收藏兵器,停止武备。谓息兵修文。
    [出处] 《隋书·炀帝纪》:“译靡绝时,书无虚目,韬戈偃武,天下晏如。”
  • 文修

    [拼音] wǔ yǎn wén xiū
    [释义] 文治已实行,武备已停止。形容天下太平。亦作“文修武偃”。
    [出处] 明汤显祖《还魂记 榜下》:“正此引奏,前日先生看定状元试卷,蒙圣旨武偃文修,今其时矣!”
  • 兵修文

    [拼音] yǎn bīng xiū wén
    [释义] 同“偃武修文”。
    [出处] 《后汉书·杜诗传》:“陛下亮成天工,克济大业,偃兵修文,群帅反旅。”
  • 风行革

    [拼音] fēng xíng gé yǎn
    [释义] 风一吹草就倒下。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出处] 《论语 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风从

    [拼音] cǎo yǎn fēng cóng
    [释义] 见“风行草偃”。
  • 风行

    [拼音] cǎo yǎn fēng xíng
    [释义] 见“风行草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