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21个与“”相关的成语:
  • 党同

    [拼音] dǎng tóng fá yì
    [释义] 党:原同“傥”;指偏袒;现在也指结伙;伐:攻击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泛指社会上成帮结派相互斗争。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 不矜不

    [拼音] bù jīn bù fá
    [释义] 矜:自夸;自大;伐:自我夸耀。不骄傲自大;不夸耀自己。
    [出处] 《尚书 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 大张挞

    [拼音] dà zhāng tà fá
    [释义] 大规模地进行武力讨伐(张:施行;挞伐:征讨)。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19回:“如果陛下必要大张挞伐,以示天威,则当多派士兵,以期必胜。”
  • 口诛笔

    [拼音] kǒu zhū bǐ fá
    [释义] 口:指言语;诛:责罚;笔:指文字。伐:征讨。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出处] 明 汪廷讷《三祝记 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 南征北

    [拼音] nán zhēng běi fá
    [释义] 亦作“南征北讨”。亦作“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出处] 唐·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 标同

    [拼音] biāo tóng fá yì
    [释义] 帮助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轻诋》:“真长标同伐异,侠之大者。常谓使君降阶为甚,乃复为之驱驰邪?”
  • 直木先

    [拼音] zhí mù xiān fá
    [释义] 直:挺直。挺直成材的树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会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
    [出处] 《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 以夷

    [拼音] yǐ yí fá yí
    [释义] 夷:旧指外族或外国。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 口诛

    [拼音] bǐ fá kǒu zhū
    [释义] 伐:声讨,攻打;诛:痛斥,责罚。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出处] 清 忧患余生《序》:“而吾辈不畏强御,不避斧钺,笔伐口诛,大声疾呼。”
  • 矜功

    [拼音] jīn gōng fá néng
    [释义] 矜、伐: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
    [出处] 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 卷下 释陵人》:“彼小人则不然,矜功伐能,好以陵人。”
  • 奉辞

    [拼音] fèng cí fá zuì
    [释义] 谓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
    [出处] 《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伐,一本作“罚”。
  • 毛洗髓

    [拼音] fá máo xǐ suǐ
    [释义] 刮去毛发,洗清骨髓。比喻彻底清除自身的污秽。
    [出处] 清 黄景仁《浴汤泉》诗:“伐毛洗髓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除。”
  • 罪吊民

    [拼音] fá zuì diào mín
    [释义] 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出处] 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 功矜能

    [拼音] fá gōng jīn néng
    [释义] 伐、矜:夸耀。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出处] 《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 邪不

    [拼音] xié bù fá zhèng
    [释义] 见“邪不犯正”。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巫列》:“夫妖不胜德,邪不伐正,天之经也。”
  • 东讨西

    [拼音] dōng tǎo xī fá
    [释义] 同“东征西讨”。
    [出处] 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由是南驰北走,东讨西伐,运之无旁,按之无下。”
  • 性之斧

    [拼音] fá xìng zhī fǔ
    [释义]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孟春》:“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 怨欲

    [拼音] kè fá yuàn yù
    [释义] ①指好胜、骄傲、忌刻、贪婪四种恶德。②指关于四种恶德的理论。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宽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
  • 笔诛墨

    [拼音] bǐ zhū mò fá
    [释义] 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
  • 戕身

    [拼音] qiāng shēn fá mìng
    [释义] 伤害身体。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列朝》:“夫人君欲寿,非事斋醮能致,果能敬天,凡戕身伐命事,一切致谨,必得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