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集》

中共收录了700首诗词:
  • 春晚寄微之 - 白居易 - [唐]

    三月江水阔,悠悠桃花波。年芳与心事,此地共蹉跎。南国方谴谪,中原正兵戈。眼前故人少,头上白发多。通州更迢递,春尽复如何?
  • 渐老 - 白居易 - [唐]

    今朝复明日,不觉年齿暮。白发逐梳落,朱颜辞镜去。当春颇愁寂,对酒寡欢趣。遇境多怆辛,逢人益敦故。形质属天地,推迁从不住。所怪少年心,销磨落何处?
  • 南宾郡斋即事,寄杨万州 - 白居易 - [唐]

    山上巴子城,山下巴江水。中有穷独人,强名为刺史。 时时窃自哂,刺史岂如是。仓粟喂家人,黄缣裹妻子。 莓苔翳冠带,雾雨霾楼雉。衙鼓暮复朝,郡斋卧还起。 回头望南浦,亦在烟波里。而我复何嗟,夫君犹滞此。
  • 东城寻春 - 白居易 - [唐]

    老色日上面,欢情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后当不如今。今犹未甚衰,每事力可任。花时仍爱出,酒后尚能吟。但恐如此兴,亦随日销沉。东城春欲老,勉强一来寻。
  • 开元寺东池早春 - 白居易 - [唐]

    池水暖温暾,水清波潋滟。簇簇青泥中,新蒲叶如剑。梅房小白裹,柳彩轻黄染。顺气草薰薰,适情鸥泛泛。旧游成梦寐,往事随阳焱。芳物感幽怀,一动平生念。
  • 蚊蟆 - 白居易 - [唐]

    巴徼炎毒早,二月蚊蟆生。 咂肤拂不去,绕耳薨薨声。 斯物颇微细,中人初甚轻。 如有肤受谮,久则疮痏成。 痏成无奈何,所要防其萌。 幺虫何足道,潜喻儆人情。
  • 答友问 - 白居易 - [唐]

    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
  • 浔阳三题 并序 - 白居易 - [唐]

    庐山多桂树,湓浦多修竹,东林寺有白莲华,皆植物之贞劲秀异者,虽宫囿省寺中,未必能尽有。夫物以多为贱,故南方人不贵重之。至有蒸爨其桂,剪弃其竹,白眼于莲花者。予惜其不生于北土也,因赋三题以唁之。
  • 和钱员外禁中夙兴见示 - 白居易 - [唐]

    窗白星汉曙,窗暖灯火余。坐卷朱里幕,看封紫泥书。窅窅钟漏尽,曈曈霞景初。楼台红照曜,松竹青扶疏。君爱此时好,回头特谓余:不知上清界,晓景复何如?
  • 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 - 白居易 - [唐]

    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 春寝 - 白居易 - [唐]

    何处春暄来,微和生血气。气薰肌骨畅,东窗一昏睡。是时正月晦,假日无公事。烂熳不能休,自午将及未。缅思少健日,甘寝常自恣。一从衰疾来,枕上无此味。
  • 宿清源寺 - 白居易 - [唐]

    往谪浔阳去,夜憩辋溪曲。 今为钱塘行,重经兹寺宿。 尔来几何岁,溪草二八绿。 不见旧房僧,苍然新树木。 虚空走日月,世界迁陵谷。 我生寄其间,孰能逃倚伏。 随缘又南去,好住东廊竹。
  • 登商山最高顶 - 白居易 - [唐]

    高高此山顶,四望唯烟云。下有一条路,通达楚与秦。或名诱其心,或利牵其身。乘者及负者,来去何云云。我亦斯人徒,未能出嚣尘。七年三往复,何得笑他人。
  • 病中逢秋,招客夜酌 - 白居易 - [唐]

    不见诗酒客,卧来半月余。合和新药草,寻检旧方书。晚霁烟景度,早凉窗户虚。雪生衰鬓久,秋入病心初。卧簟蕲竹冷,风襟邛葛疏。夜来身校健,小饮复何如?
  • 赠苏少府 - 白居易 - [唐]

    籍甚二十年,今日方款颜。相送嵩洛下,论心杯酒间。河亚懒出入,府寮多闭关。苍发彼此老,白日寻常闲。朝欲携手出,暮思联骑还。何当挈一榼?同宿龙门山。
  • 春暮寄元九 - 白居易 - [唐]

    梨花结成实,燕卵花为雏。时物又若此,道情复何如?但觉日月促,不嗟年岁徂。浮生都是梦,老小亦何殊?唯与故人别,江陵初谪居。时时一相见,此意未全除。
  • 题故曹王宅 宅在檀溪。 - 白居易 - [唐]

    甲第何年置,朱门此地开。山当宾阁出,溪绕妓堂回。覆井桐新长,荫窗竹旧栽。池荒红菡萏,砌老绿莓苔。捐馆梁王去,思人楚客来。西园非盖处,依旧月徘徊。
  • 城东闲游 - 白居易 - [唐]

    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
  • 寒食月夜 - 白居易 - [唐]

    风香露重梨花湿,草舍无灯愁未入。南邻北里歌吹时,独倚柴门月中立。
  • 晚秋夜 - 白居易 - [唐]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 白居易
  •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