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集》

中共收录了2600首诗词:
  • 次韵答刘泾 - 苏轼 - [宋]

    吟诗莫作秋虫声,天公怪汝钩物情,使汝未老华发生。芝兰得雨蔚青青,何用自燔以出馨。细书千纸杂真行,新音百变口如莺。异议蜂起弟子争,舌翻涛澜卷齐城。万卷堆胸兀相撑,以病为乐子未惊。我有至味非煎烹,是中之乐吁难名。绿槐如山暗广庭,飞虫绕耳细而清。败席展转卧看经,亦自不嫌翠织成。意行信足无沟坑,不识五郎呼作
  • 和孙同年卞山龙洞祷晴 - 苏轼 - [宋]

    吴兴连月雨,釜甑生鱼蛙。往问卞山龙,曷不安厥家。梯空上巉绝,俯视惊谽谺。神井涌云盖,阴崖垂藓花。交流百道泉,赴谷走群蛇。不知落何处,隐隐如缫车。我来叩石户,飞鼠翻白鸦。寄语洞中龙,睡味岂不嘉。雨师少弭节,雷师亦停挝。积水得反壑,稻苗出泥沙。农夫免菜色,龙亦饱豚豭。看君拥黄紬,高卧放晚衙。
  •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若炎字四首 - 苏轼 - [宋]

    城中楼阁似鱼鳞,不见清风起白苹。试选苕溪最深处,仍呼我辈不羁人。窥船野鹤何曾下,见烛飞虫空自驯。绕郭荷花一千顷,谁知六月下塘春。苦热诚知处处皆,何当危坐学心斋。海螯要共诗人把,溪月行遭雾雨霾。乡国飘零断书信,弟兄流落隔江淮。便应筑室苕溪上,荷叶遮门水浸阶。紫蟹鲈鱼贱如土,得钱相付何曾数。碧筒时作象鼻
  • 送渊师归径山 - 苏轼 - [宋]

    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余山色。师住此山三十年,妙语应须得山骨。溪城六月水云蒸,飞蚊猛捷如花鹰。羡师方丈冰雪冷,兰膏不动长明灯。山中故人知我至,争来问讯今何似。为言百事不如人,两眼犹能书细字。(径山夏无蚊。余旧诗云:问龙乞水归洗眼,欲看细字销残年。)
  •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 - 苏轼 - [宋]

    俯仰东西阅数州,老于歧路岂伶优。初闻父老推谢令,旋见儿童迎细侯。政拙年年祈水旱,民劳处处避嘲讴。河吞巨野那容塞,盗入蒙山不易搜。仕道固应惭孔孟,扶颠未可责由求。渐谋田舍犹怀禄,未脱风涛且傍洲。罔罔可怜真丧狗,时时相触是虚舟。朅来震泽都如梦,只有苕溪可倚楼。斋酿酸甜如蜜水,乐工零落似风瓯。远思颜柳并诸
  • 重寄一首 - 苏轼 - [宋]

    凛然高节照时人,不信微官解浼君。蒋济谓能来阮籍,薛宣直欲吏朱云。好诗冲口谁能择,俗子疑人未遣闻。乞取千篇看俊逸,不将轻比鲍参军
  • 赠黄山人 - 苏轼 - [宋]

    面颊照人元自赤,眉毛覆眼见来乌。倦游不拟谈玄牝,示病何妨出白须。绝学已生真定惠,说禅长笑老浮屠。东坡若肯三年住,亲与先生看药炉。
  • 闻子由为郡僚所捃恐当去官 - 苏轼 - [宋]

    少学不为身,宿志固有在。虽然敢自必,用舍置度外。天初若相我,发迹造弘大。岂敢负所付,捐躯欲投会。宁知事大谬,举步得狼狈。我已无可言,堕甑难追悔。子虽仅自免,鸡肋安足赖。低回畏罪罟,黾俛敢言退。若人疑或使,为子得微罪。时哉归去来,共抱东坡耒。
  • 徐君猷挽词 - 苏轼 - [宋]

    一舸南游遂不归,清江赤壁照人悲。请看行路无従涕,尽是当年不忍欺。雪后独来栽柳处,竹间行复采茶时。山城散尽樽前客,旧恨新愁只自知。
  • 再和潜师 - 苏轼 - [宋]

    化工未议苏群槁,先向寒梅一倾倒。江南无雪春瘴生,为散冰花除热恼。风清月落无人见,洗妆自趁霜钟早。惟有飞来双白鹭,玉羽琼林斗清好,吴山道人心似水,眼净尘空无可扫。故将妙语寄多情,横机欲试东坡老。东坡习气除未尽,时复长篇书小草。且撼长条餐落英,忍饥未拟穷呼昊。
  • 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 - 苏轼 - [宋]

    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蒍于。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橅。朅従冰叟来游宦,肯伴?翟仙亦号儒。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不嫌雾谷霾松柏,终恐虹梁荷栋桴。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感君生日遥称寿,祝我余年老不枯。未办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
  •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 苏轼 - [宋]

    溪上青山三百叠,快马轻衫来一抹。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 初别子由至奉新作 - 苏轼 - [宋]

    双鹊先我来,飞上东轩背。书随好梦到,人与佳节会。一欢难把玩,回首了无在。却渡来时溪,断桥号浅濑。茫茫暑天阔,蔼蔼孤城背。青山眊矂中,落日凄凉外。盛衰岂吾意,离合非所碍。何以解我忧,粗了一事大。
  • 归真亭 - 苏轼 - [宋]

    旧笑桓司马,今师郑大夫。不知徂岁月,空觉老楸梧。祭礼传家法,阡名载版图。会看千字诔,木杪见龟趺。
  • 圆通禅院先君旧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 - 苏轼 - [宋]

    火岂此祥乎乃作是诗院有蜀僧宣逮事讷长老识先君云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是仙。
  • 次韵叶致远见赠 - 苏轼 - [宋]

    欲求五亩寄樵苏,所至迟留似贾胡。信命不须歌去汝,逢人未免叹犹吾。人皆劝我杯中物,我独怜君屋上乌。一技文章何足道,要言摩诘是文殊。
  • 戏作鮰鱼一绝 - 苏轼 - [宋]

    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
  • 送沈逵赴广南 - 苏轼 - [宋]

    嗟我与君皆丙子,四十九年穷不死。君随幕府战西羌,夜渡冰河斫云垒。飞尘涨天箭洒甲,归对妻孥真梦耳。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相逢握手一大笑,白发苍颜略相似。我方北渡脱重江,君复南行轻万里。功名如幻何足计,学道有涯真可喜。勾漏丹砂已付君,汝阳瓮盎吾何耻。君归趁我鸡黍
  • 虾蟆 - 苏轼 - [宋]

    睅目知谁瞋,皤腹空自胀。慎勿困蜈蚣,饥蛇不汝放。
  • 赠王寂 - 苏轼 - [宋]

    与君暂别不须嗟,俯仰归来鬓未华。记取江南烟雨里,青山断处是君家。
  • 苏轼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苏轼诗集]